人們面對誘因有所反應---節錄自謝振環老師作品.

2015111616:00
誘因 (incentive) 是引起人們行動的事物,如課稅或補貼。因
為人們藉由比較成本與效益來做決策,他們面對誘因會有所行
動。也就是說,一瓶 20 元的可口可樂,課稅後可能漲到 28 元甚
至 30 元。在美國,罪惡稅的對象多半是菸、酒及賭博。
用意主要在於希望民眾盡量減少碰觸這些東西。





 
誘因的確很重要。墨西哥市是全世界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
一,《紐約時報》甚至稱為「灰色的污染布丁」。由於絕大多
數的空氣污染都是因為汽車排放廢氣造成。墨西哥市政府立法規
定,所有車輛每個禮拜輪流停開一天。結果是許多有能力的人會
特地多買一輛車,或在添購新車時留住舊車,這樣一來每天都有
車可開。但老舊車子造成更嚴重污染,最終污染程度比立法前還
要糟糕。本來是希望上路車輛減少,結果因未能充分掌握而造成
反效果,這是一種錯誤的誘因。
 
另外一個例子是 2011 年臺灣推出的奢侈稅。2011 年 2 月,
財政部向馬英九總統簡報,「奢侈稅」條件,擬對持有期間短於
二年的非自用住宅,在買賣階段按交易價格,分別課徵 10% 及
15% 的特種銷售稅。奢侈稅磨刀,房市急凍 5 成,房價亦明顯鬆
動,部分建商已降價 2% 到 5%。
 
本文節錄自 ”經濟學 探索生活經濟的新世界” 此書.
作者是: 謝振環老師.


  •   asd9595 於 2015-11-16 23:22 1F
  • 感恩您的分享,謝謝您,希望大家都能往好的方向走。南無阿彌陀佛..
  • 版主於 2015-11-17 02:05 回覆
    感謝來信,

    本部落格會繼續取得 謝振環老師和其他老師們的授權,

    以便發佈更多老師們的文章.